
Nicolas Roussel 最先提出 3D 打印混凝土得有这么几个性能:可打印性,就是打印前混凝土在泵送系统里的流动性;可建造性,就是打印的时候,浆料从喷嘴挤出来后能有足够强度支撑自身重量的性能;可堆积性,就是打印过程中材料能一层一层堆起来的性能;开放时间,就是材料搅拌后能保持上面这三种特性的时间区间。水泥基材料得满足这些性能,才能好好打印。纳米黏土是水泥砂浆里常用的增稠剂,因为纳米黏土颗粒小,比表面积大,能有效填满水泥颗粒间的空隙,这样能增加内部的范德华力。

3D 打印水泥材料兴起后,人们发现加了纳米黏土能大大提升 3D 打印砂浆的流变性能,加一点纳米黏土就能让材料的触变性明显增加,也能提升 3D 打印砂浆的可建造性。这一章在砂浆里还加了纳米黏土和凹凸棒土这两种材料当触变剂,通过流变学测试还有浆料状态的性能来表现它的 3D 打印性能。用流动迟滞曲线的方式来测量材料的触变性,对于触变性的测量,流动迟滞曲线是最直观的办法,有 Yuan Qiang 等人指出,用流动迟滞曲线测量的方法,浆体在连续剪切中没时间恢复粘度,得到的触变值会比实际值低,但得到的数据也能互相比较。所以这个实验在加载和卸载中间多了 30 秒静止时间,能让浆料的触变值恢复。从触变性测试结果能看出来,加了纳米黏土和凹凸棒土的样品跟没有触变剂的样品比,触变性大大提升了。